GreenMax 157系 經濟套裝(下)


順次安好車頂


台車(車輪轉台架和車輪本身) 使用Greenmax 自身的DT24型,空氣彈簧式台車,主要在急行形車輛當中使用,預留定員外荷重的額外承載能力。


上線試驗行走,可見其中一邊的車頭換裝tomix 的電車連結器(車勾),方便與其他車輛重連。

中間車的製作方法大同小異,在此不贅。


中間車使用的集電弓來自KATO 的PS16形,幾乎可以說是國鐵新性能電車的標準配備。


本來想買的是Tomix 的同款集電弓,不過因為無貨,只好買KATO, 不過要自行改裝車身,加上四個鑽孔,才能順利安裝。
你可能察覺到這車頂比較有污垢,沒錯,曾經嘗試加上舊化,不過感覺不太美麗,抹走了。


裝上集電弓的模樣。


在其中一卡モハ(動力車)加上動力裝置以便行走,放棄使用風評不算理想的Greenmax, 改用自己較為熟悉的Tomytec 鐵道collection 動力。


其中三卡上線的樣子


累積四節車廂的製作經驗之後,懷著虔敬的心情,開始「打大佬」。(笑)


很特別的車廂構形,中間三隻特別大的窗戶,明顯就是天皇乘車休息的地方,正中央的一隻窗下方,還有代表日本皇室的菊紋。另外,此車的四摺門也是在國鐵家族中絕無僅有的,似乎是為了增加車內的空間(也有說是保安的考慮),以便減少戶袋(車體內預留趟門打開時的收納空間),並方便裝設隔開駕駛室與車廂客室的拉閘。

更為人津津樂道的,是本來的御召編成只有三輛,這輛沒動力的駕駛室順理成章放在編成的開首(或末尾)。不過早期的157系機件並不可靠,加上擔心列車事故,結果額外加配了一組動力車與駕駛室的兩卡組合,然後把這輛附有駕駛室的車卡放在編成中間。

據說當時國鐵希望將此車命名為クイ157,即帶控制室無動力(ク)的一等車(イ),不過五十年代中,國鐵已取消了原來的一等車,只剩下綠車(舊二等,車輛制式代碼為「ロ」)和三等(車輛制式代碼為「ハ」),皇室方面認為階級觀念太濃厚,婉拒了國鐵的提議,故此這輛特別的「貴賓車」仍以綠車的身份,配以クロ的制式代碼,納入國鐵車籍。


車頭使用「東海形」低運轉台的構型,也因為這是「板kit」的緣故,不少鐵路迷購入帶有クロ157 的板kit,就是為了取得這塊車頭板,用來改裝他們的153系高運轉台版本電車。


利用塗裝用膠帶(Masking Tape) 完成兩種顏色的上色工作,不過因為N比例太精細的關係,線段偶有不明顯的地方。不過這也是自家手作的證據之一吧。


80年代此車與185系併結時,連塗裝都改掉。不過這種國鐵急行色還是我比較鍾情的配色,那是一個時代的見證。



5月初,小心翼翼拿到葵涌的出租沙盤試跑,效果尚算滿意。本來打算進行的車頭車尾燈安裝與內裝工作,暫時先放下,又做做其他東西先。

GreenMax 157系 經濟套裝(上)

一年沒更新,不是消失,只是因為懶。但懶久了,還是想更新一下。我說了什麼,參透一下吧。

Greenmax 是日本有名的鐵道模型廠商之一,叫人又愛又恨。愛是她得到了不少私鐵甚至是JR的授權,其中不乏我最愛的小田急的各種通勤車模型。不過Greenmax 出產的車型,或多或少會有缺少常點燈,甚至是沒有車頭車尾燈的情況。

算了,換位思考,這叫做「可塑性」,正因為有空間,才讓我們有得玩吧。

不過這次是徹頭徹尾的「列車製作」,因為買到的,不是完成品,而是稱為「經濟套裝」的套件。所謂的「經濟」,就是將一切被認為是多餘的東西除去,raw 到一個點,是只有車體與車架,沒有頭尾燈,沒有內裝,沒有車輪轉向架與車輪,集電弓來說,不論是否電力車輛,都是欠奉的,更不用說動力了。

不過也正因為這樣,才可以給DIY玩家自己選擇合適的配件,讓這列車成為獨一無二的DIY作品。而且才港幣$300的價格,足以令各位百彈齋主封口收山。最重要的是,想買成品,可以買KATO呀。不過價錢就……哈哈哈哈哈哈……

今次建造的157系,是日本於1959年,為了應付日益增長的觀光旅客而建造的急行列車形式。不過其特別之處,不在於她的急行電車身份,而是クロ157,國鐵曾經為昭和天皇度身訂造的御召 電車,也算是戰後第一輛的新作御召電車了。縱然一般的157系早於1980年全線退役,不過這輛貴賓車,直至落筆的今天(2019年) 仍然擁有車籍,不過已經超過20年沒有作一般運行就是了。

踫巧今年令和改元,就造一列昭和天皇的電車來慶祝吧。


開箱後可見一堆零件,要靠自己黏合上色。比起Tomytec 的鐵道collection 更有挑戰性。


我買的是連クロ157貴賓車的7連編成組合,故此可以依照說明書,拼出不同時期不同線區的編成,不過由於今次的目標是御召編成,故此兩卡綠卡(頭等)就不會上線了,正好拿其中一卡做實驗。


當成試驗品的 サロ157,車號中的「サ」代表無動力卡,而「ロ」則代表是舊二等/綠色車卡(可以看成是新制度下的頭等)。


小心拼好四個立面,車側的板。順帶一提,日本的同好將這種要自己砌車身的套裝稱為「板kit」(板キット)。


噴上稱為「水補土」的白色底漆,準備上色。


為了不想清洗噴漆,買了這種麥克筆(高達marker)專用的噴槍,以及USB充電的氣泵一個。不要期望出氣量很高,但聊勝於無,總算走出一小步。


當然有傷腦筋的時候,高達marker 的色彩並非說要就有,比方說這種國鐵的急行色中的「忌廉色」(クリーム色)就不是普通的高達marker 可以找到。結果在之前買了的塗娃娃臉部的marker 才有。而且已經沒有國鐵一般講究到將忌廉色分4種了,晝間急行的配色是忌廉4色赤11色


另一面車身嘗試以普通畫畫用的marker 筆上色,但效果甚差,不予採用,乖乖俾錢買模型marker 好了。


紅色也有好幾種,結果用了最右邊的一種。發色偏橙,比較接近赤11色。


兩輛車頭完成